上海封浜高中期中测试高中三年级历史卷含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题和答卷纸两部分,试题包含考试试题与答卷需要;所有答卷需要填写在答卷纸上;做在试题上一律不能分。
3.答卷前,务必在答卷纸上填写班级和名字。
4.答卷纸与试题在考试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卷时应特别注意,不可以错位。
1、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大人世及以为礼”在《礼记·礼运》看来,夏朝打造后中国社会进入( )
A.大同之世 B.铁器年代 C.青铜年代 D.小康之世
2.右图为“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目及肉食类型”,主要反映的西周社会特征是( )
A.经济兴盛 B.封邦建国
C.礼制文化 D.工艺精湛
3.西周早期青铜器利簋铭文“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牧野”以上材料指向同一事件,两则材料( )
A.互为印证 B.互相矛盾
C.孤证不立 D.不足采信
4.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大致坐落于下面年代标尺中的地方是( )
A. B. C. D.
5.察看右侧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比较合适内容是( )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6.有人觉得,中国古时候的文官不止是管理软件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7.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觐见太宗求亲的场景。画面中左三着(红色)官服者供职于( )
A. 吏部 B. 礼部 C. 户部 D. 工部
8.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常识线与外国常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首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第二次”给当时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备积极意义,有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近况进行深思
B.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备积极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
C.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D.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直接致使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
9.《大明会典》罗列朝鲜货物清单,规定朝鲜每三年呈送 50 匹种马。此清单反映的是( )
A.平等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买卖 D.朝贡贸易
10.“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规范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达成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 )
A. 西汉的“内朝” B.唐宋的政事堂 C. 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1.明史专家吴晗描述国内古时候的君臣关系,大臣从“坐而论道……(到)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再到)跪着说话了”。 这种君臣间的礼仪从侧面反映了( )
A.礼仪规范渐渐规范 B.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C.皇权不断得到加大 D.对地方控制更规范
12.以下是四个朝代的疆域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③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④② D.②③①④
13.右图为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数据收拾的柱状图。致使1843—1852年英国产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缘由是( )
A.鸦片削弱对英国产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产品受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C.英国产品输入太多超越购买能力
D.税负繁重限制英国产品在华销售
14.“它从修路、造桥、收税、派警开始,逐步对租界的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进行掌控。”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总理衙门 B.工部局 C.军 机 处 D.外务部
15. “大家仿佛看到如此一幅画面:英法手牵着手,美俄提着篮子来了,这类强盗抱着大清这棵枯树摇晃,摇落的除去果子还有枯枝败叶。”这段文字描述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应当是( )
A.用机器引进近代科技 B.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C.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17.下表罗列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部分出版物对西方某人的介绍,此人是( )
1898 年 | 《泰西民法志》(上海广掌握出版) | “科学的革命的社会主义派领袖” |
1899 年 | 《万国公报》 | “百工领袖” |
1902 年 | 《新民丛报》 | “社会主义之泰斗” |
A.伏尔泰 B.马克思 C.列宁 D.斯大林
18.“在中国腹心区域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合适于评价( )
A.武昌起义 B.太平天国运动 C.南昌起义 D.义和团起义
19.作为图片资料,下图可以用来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一2、九运动
20.年号是中国古时候常见的纪年方法。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道光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开元盛世。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使用方法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绍兴和议 D.辛亥革命
2、综合题(60分)
(一)史家·史籍·史学(15分)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家层出不穷,史籍浩如烟海,既有史学“双壁”之称的《史记》《资治通鉴》,也有堪称古时候中国史学理论“双璧”《史通》与《文史通义》。
21.写出下列史书的编撰者(5分)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史通》 D.《文史通义》 E.《新史学》
( ) ( ) ( ) ( ) ( )
22.欲进一步认识下列史实或看法(倡导),阅读哪部史书最为适合?用序号表示。(10分)
①商王朝世系更替②西周封邦建国③秦朝陈胜起义④汉武帝设立“中朝”
⑤光武帝释放奴婢⑥唐太宗疏缓刑罚⑦史学家需要拥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
⑧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⑩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 《史记》 | 《资治通鉴》 | 《史通》 | 《文史通义》 |
史 实 |
|
|
|
|
看法(倡导) |
|
|
|
|
(二)租界(20分)
材料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土上,不少城市里有所谓“租界”,那里的统治权完全是外国人……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武力恐吓,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的基地,起着极其凶狠有哪些用途。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981年出版)
材料2、1863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煤气公司——“大英自来火房”。
1880年,上海租界创设自来水公司,此为中国饮用水之始。
1882年,上海租界大北公司打造的第一个电话交换所在上海租界内开始通话,上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电话的城市之一。
材料3、租界——近代文化推进者的避风港……大凡依托租界、洋馆的报馆,清廷之官吏虽虎视耽耽,但“不可以行文字之狱。”戊戌期间的报业就得到了租界庇护。同时,章炳麟、于右任、蔡元培等人借助租界逃避清政府迫害,出版进步刊物,发表民主言论。
——孙思芳《换一种思维话租界》(2003年发表)
23.上述三则材料,是史实陈述的是______;是历史评价的是______。(3分)
24.租界是如何打造起来的?(5分)
25.材料一中所说租界“统治权完全是外国人”的表现有什么?(5分)
26.为何胡绳和孙思芳对租界会有不一样的怎么看?(7分)
(三)晚清重臣的思想(25分)
张之洞,清末著名的地方重臣代表人物,曾主持筹措了三十多个工厂和五条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写作了《劝学篇》一书,该书分为内外篇。内九外十五,共二十四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保守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兹内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
内篇:同心1、教忠2、明纲3、知类4、宗经5、正权6、循序7、守约8、去毒第九;外篇:益智1、游学2、设学3、学制4、广译5、阅报6、变法7、变科举8、农工商学9、兵学10、矿学第十1、铁路第十2、会通第十3、非弭兵第十4、非攻教第十五。
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为埃及,惧波兰;三知变,不变其习不可以变法,不变其法不可以变器;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知本,在国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
——摘编自(清)张之洞《劝学篇》
问题:
27.《劝学篇》成书的年代,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张之洞是哪一派别?(4分)
28.与以往思想相比,张之洞思想有什么新特征?(6分)
29.综合材料和所学常识,你怎么样看待晚清张之洞的思想?(15分)
答 案
1、单项选择题
DCADB ABACD CDBBB CBACC
2、非选择题
史家·史籍·史学(15分)
21.司马迁、司马光、刘知几(幾)、章学诚、梁启超(5分)
22.10分
| 《史记》 | 《资治通鉴》 | 《史通》 | 《文史通议》 |
史 实 | (1)(2)(3)(4) | (3)(4)(5)(6) |
|
|
看法(倡导) | (9) | (8) | (7) | (10) |
(二)租界(20分)
23.史实陈述:材料二;(1分) 历史评价:材料1、材料三。(2分)
24.(4分)打造:
1842年《南京条款》上海开埠通商,(2分)随后以《虎门条款》(1分)、《上海土地章程》(1分)为主要依据,1845年英租界辟设。(1分)
25.表现:工部局的设立使租界脱离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范围,(2分)拥有独立的行政权与司法权等,(2分)获得一种独立地位,成为“国中之国”。(1分)
26.评价角度不同(1分):胡绳从政治、经济主权丧失的角度评价租界,关注点在于租界对中国政治主权的破坏与经济的侵略;孙思芳则从现代化的引入角度出发,觉得租界对于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起到要紧的保护与推进用途。(4分)除此之外,不一样的社会年代环境也对评价结果导致差异。(2分)
(三)晚清重臣的思想(25分)
27.(4分)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2分)。洋务派(2分)。
28.(6分)具备全球视线,看重教育变革,扩大了西学的内涵,“中体西用”思想系统化(其他言之有理皆可酌情赋分)。
29.(15分)本题使用分项评分办法。评分察看的要点是:看法、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1、看法(3分)。
水平1:能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中辩证考察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变迁。
思想变化是社会现实变化的反映,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折射了19世纪末在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背景下,中国已开始有肯定的世界视线,改革从坚船利炮向政治层面转变逐步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社会新共识;然而面对维新变革等新思想,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试图用比较守旧的方法和政治策略来推进中国的变革实践,已经跟不上年代的节奏,而最后成为年代的落伍者。
水平2:仅强调某一方面。水平3:无看法或看法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2、史实与材料(5分)。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常识打造联系;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依据所学常识回答问题;水平3:没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3、论述(5分)。水平1:可以进行深刻的论证;水平2:史实、看法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看法与论证三者不同,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4、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罗列史实。